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四川省动物和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8:14:34  浏览:849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动物和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动物和动物产品申报检疫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川办发(2001)20号



第一条 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动物、动物产品的申报检疫,按照本办法执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饲养动物在本县(市、区)内出售或迁移的,饲养者须提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四条 动物迁移出县(市、区)外的,迁移者应将动物运至指定地点,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第五条 屠宰厂、场、点在屠宰动物前,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派驻的动物检疫员申报,经查验具有合法有效的检疫证明后,方可屠宰;对无合法有效的检疫证明的,或又发现染疫、疑似染疫的,应依法补检或重检。
第六条 动物产品在县(市、区)内销售的,需取得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贩运动物产品出县(市、区)外的,贩运者应将动物产品运至指定地点,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第七条 农民自宰自食《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范围内的动物,应在屠宰前向所在地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食用。
第八条 引进种用动物(含奶牛)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在引进之前,须向输入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经依法批准后方可引入。
第九条 当事人申报检疫后,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者派出的报检点、换证处应做到随报随检;因不可抗力未能做到随报随检的,应及时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并在不可抗力因素消除后4小时内实施检疫。
第十条 未依照规定申报检疫的,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照《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01年3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30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已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州长 吴泽刚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准入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阿坝州辖区内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公路涵洞、排水沟及附属设施的养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指农村公路的日常维护、小修保养、中修、大修、应急抢险。

  第四条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当坚持“建路必养、建养并重,依法治路、安全畅通,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县、乡(镇)、村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

  第五条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分级管理、责权明确”的管养机制,逐步建立符合阿坝州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全州农村公路养护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统筹安排上级补助批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指导全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考核。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领导和组织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批准养护计划,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落实好配套资金,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监督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公路路政管理、路产路权及超限治理工作。

  第八条 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养护管理工作,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配备3至5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辖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拟定公路养护建议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农村公路养护机构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建立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按时上报统计报表。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乡道的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责任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并组织实施,督促村道养护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对村道养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协助发放村道养护资金。

  第十条 行政村成立农村公路养护领导小组,按照“一事一议”和民主决策的原则,负责村道的养护管理,采用“一事一议”和民主决策的原则,落实日常养护人员进行养护。

第三章 养护管理模式

  第十一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养护公司承包与个人承包相结合,全段承包与分段承包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第十二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理并行的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等技术性较强、投资较大的项目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或通过招投标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抢通保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公路应急抢通保通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第十四条 农村公路养护用地、养护料场属永久性建设用地的按建设用地管理由县人民政府依法划拨。

第四章 小修保养

  第十五条 小修保养是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沿线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修补轻微损坏部分的作业,使之保持原设计所要求的完好状态。

  第十六条 小修保养应当按照有关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规定组织实施,加强对路面、桥涵、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路面完好整洁,横坡适度,行车舒适,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完好,沿线设施完善,绿化协调美观,构成“畅通、清洁、绿化、美观、安全”的公路交通环境。

  第十七条 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小修保养管理考核工作,实行定期检查、考核、评定,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行半年和年终检查、考核、评定。

第五章 大(中)修工程

  第十八条 大、中修工程是对农村公路极其沿线设施的较大破坏进行周期性综合修复和一般性磨损及局部损坏进行定期修复加固,以恢复公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

  第十九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于当年10月底前,组织交通运输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编制次年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和方案,适时组织实施。州交通运输局根据全州情况作统筹安排。

  第二十条 工程设计应当遵循“客观、经济、适用”的原则,按照行业相关规定进行编制报批。

  第二十一条 县、乡、村道大、中修由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交(竣)工验收 ,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抽查。

  第二十二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要求办理工程和财务决算。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遵循“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原则。

  第二十四条 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

  (一)省划拨的燃油税。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要求,国家燃油税补助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按以下标准(2008年底建成里程数为基数计算):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进行补助。州、县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加大投入力度。

  (二)州财政预算中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专项资金;

  (三)县财政预算中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专项资金;

  (四)受益单位和社会捐赠的资金;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必须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财务公开,民主监督,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十六条 州、县交通运输、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全过程监督,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时到位,安全使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阿坝州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批准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齐齐哈尔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齐齐哈尔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的决定


  (2003年6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批准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齐齐哈尔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齐齐哈尔市电信通信条例>的决定》的决定

 

  (2003年6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批准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齐齐哈尔市电信通信条例>的决定》。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3年6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以附审查修改意见的方式批准《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由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审查修改意见修改。

  附: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哈尔滨市档案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意见

 

  一、《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列入市综合档案馆接受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第(二)项修改为:“列入区、县(市)综合档案馆接受范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区、县(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删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第(一)项。将第(四)项修改为第(三)项,内容修改为:“未经档案馆批准,不得抄录、复制档案”。

  三、删除《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内容。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